来源:教育局 时间:2010年12月06日 阅读:-
根据《2010年度“为中华而教”项目工作计划》,“为中华而教”项目组的安排,我县于
据了解,这次的丰顺县中小学校长培训班总的目标是:通过教育管理、教育新理念、新课程改革等课程模块的学习,围绕各位学员所在学校在相应方面存在的问题及改进方案进行有针对性的学习,提升参训校长在学校管理中发现问题、问题诊断以及问题解决的能力,寻求在各相关领域模块改进学校教育教学的应用策略,提高以问题解决为核心的校长领导力。具体目标为,在教育理念方面:通过学习前沿的教育管理理论、教育改革理论以及教育形势与政策分析等,思考自身及学校在教育理念方面存在的问题。在管理技能方面:通过学习学校参观与影子校长训练,分析自身教育教学管理方法与技巧、领导方法与艺术方面存在的问题,提高教育领导能力。在人文素养方面:通过读书、网上交流和文化考察,在不同的文化情境中体验学习,拓宽校长的视野,提升人文素养。在新课程改革方面:通过学习新课程改革的实践经验和实地考察交流,对比广州地区学校新课改的基本操作思路及方法等,反思自身在课程与教学改革方面存在的问题。培训模式是脱产培训,全县中学中心小学校长到华南师范大学集中培训。课程内容有六个部分,包括专题教学、参观学校/田野教学、影子校长、校长论坛、读书沙龙以及文化考察。并围绕六个专题进行,包括教育理念革新、学校规范化管理、国际视野、学校特色建设、新课程改革以及教育科研等。培训的形式有,专题教学:将根据所列专题的需要聘请来自不同背景的多元化专家(包括教育界以及非教育界的知名人士,教育专家学者以及一线实践专家、教育行政领导等)进行包括讲座、访谈对话等多种形式的专题教学。参观学校/田野学校:将安排参训校长通过参观广州市和肇庆市不同类型学校,通过专家田野式现场教学,分析引导学员领悟各学校校长解决学校教学管理与德育管理中实际问题的技能,并能够尝试进行反思/诊断式学习。影子校长:将组织参训校长深入广州市学校内部,跟随校长进行一天深度观察及实践,实现 “点对点”式学校管理观摩学习。校长论坛:为参训校长与广州市优秀中小学校长就教育理念及学校管理等方面进行对话及思想的碰撞,挑战自己的思维和习惯,促进深度思考。文化考察:跳出教育看教育,从文化背景方面入手提升参训校长从更大的背景和角度出发加深对中小学管理及发展的认识,培养校长认识问题的广度和高度。读书沙龙:将组织参训校长围绕先进管理理念书籍开展读书与研讨活动等。
在为期半个月的时间里,全体学员听取了教授、专家和校长的讲座有:王红教授的“破冰之旅,学习共同体团队建设”,“头脑风暴:认清学校管理中迫切需要解决的问题,拟定有针对性的学习计划”;吴颖民教授的“解读国家及广东《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对新时期校长使命与职责的要求”;王建军教授的“回归素质教育的原点”;高要市第二中学彭司先校长的“如何激励学生的信心”和“教学质量监测的策略”;王红教授、王清平主编、高广芳副研究员的案例分享:“如何将《教师职业行为理念指引》落地”;卢文刚主任的“学校危机处理与应对”;广东省教研室吴惟粤主任、广州市中小学校长、王红教授的“广东新课程改革的回顾、展望及对校长课程领导力的要求”的访谈对话;王红教授的“中美基础教育比较:我们可以从美国教育中学什么”;高广方副研究员和广州市八十中袁闵湘校长的“校长如何从帮助教师成长的角度进行评课”对话研讨;北京教育学院季苹教授的“做一个好校长”;华师附中校长吴颖民和副校长杨小村的“华师附中的培养目标及其课程策略”;李志厚教授的 “如何进行校本教育科研:中小学教育科研案例分享”;王红教授和校长对话“如何提升学校的核心竞争力”;刘良华教授的“校本教师专业发展”;班主任童宏保博士的学习心得与分享:“认清差距,探寻学校改进及解决问题的方案”;由刘树谦教授讲授了“校长礼仪训练”等的讲座。分组分别到天河区第四十七中学,广州市第四中学,海珠实验中学,番禺市桥东风中学,荔湾区文伟中学,广州市第117中学。荔湾区金道中学,华师附中番禺学校,白云区江高镇第二中学,番禺市桥实验小学,黄埔区文船小学,荔湾区乐育坊小学,集中到华师大附中、华师大附小,高要市第二中学等学校参观考察。认真研读了《世界是平的》、《教育人力资源管理》、《第五项修炼》、《以问题为本的学习在领导发展中的运用》、《国际教育新理念》、《领导力:开发你的领导潜能》、《构建一个走向世界的培养格局》、《教师专业成长—刘良华演讲录》、《追求卓越—教师发展案例研究》、《教育的理想与信念》、《中国近代教育实践史》、《菊与刀》、《英才是怎样造就的》、《美国是如何培养精英的》等书籍。
培训班期间,全体学员全程参与所有培训活动,积极参与每一教学环节,对每次讲座都认真填写了《教师教学评估表》。定期开展了交流研讨,以电子档和文本两种形式向华南师范大学基础教育培训与研究院提交了图文并茂的汇报材料。建立了班级博客,每天在网上撰写培训日志,记录收获、体会和读书心得。每位学员撰写了一篇学习心得。提交了一份培训报告或本学校工作改进方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