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当前所在位置: 首页 > 丰顺资讯 > 部门信息

梅州市丰顺县全民健身实施计划 (2016—2020年)

来源:丰顺县文化广电旅游体育局   2019-08-07 10:52:43   点击:- 【 字体: 】  

全民健康是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重要内涵,是每一个人成长和实现幸福生活的重要基础。为实施全民健身计划国家发展战略,建成更加完善的全民健身公共服务体系,提高我县人民身体素质和健康水平,根据《全民健身条例》(国务院令第560号)、《全民健身计划(2016-2020年)》(国发[2016]37号)和《广东省全民健身实施计划(2016-2020)》、《梅州市全民健身实施计划(2016-2020年)》精神,结合我县实际,制定本实施计划。

一、指导思想

全面贯彻落实党的十八大和十八届三中、四中、五中、六中全会精神,深入学习习近平总书记系列重要讲话精神,落实“全民健身国家战略”、“健康中国战略”。以增强人民体质、提高健康水平为根本目标,体育惠民为宗旨,以“三边工程”(群众身边健身设施、群众身边健身活动、群众身边健身组织)为抓手,以满足市民日益增长的多元化体育健身需求为出发点和落脚点,使体育健身更好地服务于我县经济社会发展。继续推动全民健身资源向农村和社会弱势群体倾斜,完善全民健身公共服务体系,保障市民共享体育事业发展成果,不断提高我县人民身体素质、健康水平和生活质量,努力促进人人参与健身,合力打造活力城市。

二、发展目标

到2020年,城乡居民体育健身意识明显增强,参加体育锻炼的人数明显增加,体育健身成为大家的基本生活方式。体育社会组织活力彰显,体育健身设施较为完善,健身消费支出有明显提高。建立较为完善的全民健身公共服务体系,全民健身在“财丰人顺,幸福丰顺”中的功能更为显现。

1、经常参加体育锻炼人数不断增加。随着经济社会的快速发展和人民生活水平的不断提高,城乡居民体育锻炼意识不断增强,每周参加一次体育锻炼及以上的人不少于30万。努力提高老年人、残疾人参加体育锻炼人数比例。树立以参与体育健身、拥有强健体魄为荣的个人发展理念。引导市民养成爱锻炼、会锻炼、勤锻炼的健康文明生活方式。积极开展体质测定和运动能力评估,每年接受体质测试人数达到1000人以上,国民体质测定标准达合格以上的城乡居民比例达90%以上,并建立国民体质数据库。符合《国民体质测定标准》规定的合格以上人数比例保持在87%以上;在校学生达到《国家学生体质健康标准》合格水平以上人数比例超过92%,其中达到优秀标准的人数占25%以上。

2、城乡公共体育健身设施有较大发展。大力加强公共体育设施建设,不断满足人民群众日益增长的体育公共服务需求,提升国民意志品质和身体素质水平、拉动体育消费需求、全面完成建设小康社会和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到2020年,公共体育设施建设要有重大发展,人均体育场地面积达到2平方米以上,建有“两场一馆一池一中心”(体育场、占地1万平方米以上的全民健身广场、体育馆、游泳池)。公共体育设施开放率达95%。实施“健身扶贫工程”,对贫困村实施健身场地设施精准扶贫,积极推进农民体育健身工程向人口较多的自然村延伸。在保障安全的前提下,鼓励将各类闲置仓库、厂房改造为社区体育设施。力争新建居住区和社区体育设施覆盖率达100%。乡镇、社区(行政村)普遍建有体育场地,有条件的公园、绿地、广场建有体育健身设施。大力推进学校体育设施向社会开放工作,公办学校应当在确保学生安全的前提下积极创造条件向公众开放体育场地,开放率达60%以上。积极推进“城市15分钟体育健身圈”和“农村20分钟体育健身圈”建设。各类体育设施的综合利用率和运营能力有较大提高,开放时间明显增加,形成布局合理、互为补充、覆盖面广、普惠性强的公共体育设施网络。

3、建立起较为完善的健身组织体系。在县体育总会的引领下,要求各镇建立起足球协会、广场舞协会、老年人体育协会,全县全民健身晨晚练点达100个以上,获得社会体育指导员技术等级证书的人数达每万人30名以上。上岗率和服务水平明显提高。

三、主要任务

1、弘扬潮客传统体育文化,促进全民健身活动开展。 丰富全民健身活动内容,引导全民参与健身活动。积极落实全民健身国家战略,营造健身运动的良好氛围,引导广大市民参与到健身活动之中。在全县形成人人讲诚信、守规则、重合作、争贡献、乐分享的良好社会风气 。

加强潮客传统体育文化资源的挖掘、传承与保护,建立潮客体育文化传承机制。继承和发展省、市、县非物质遗产中的埔寨火龙、舞狮、各种传统武术、船灯、潮州大锣鼓等等传统体育项目,推动这些非遗项目更广泛地融入市民的生活,充分发挥我县“长寿之乡”、“温泉之乡”的优势,努力提升体育文化的影响力。

不断完善“全民健身日”、“体育节”、“南粤幸福周”等主题活动,形成相对固定的活动体系。充分利用梅州市大力推动“一区两带”建设的有利时机,充分利用古村落、古驿道等历史文化优势,结合我县的地理气候特点,在不同季节开展沿绿道、沿江、沿山的体育赛事和全民健身活动。推动各镇、各村、各街道开展多层次、多式样的群众体育活动。推动各机关、团体、企事业单位、学校等单位举办各类体育活动,促进各类体育社会组织开展“一会一品”活动。

2、开展各具特色、小型多样的健身表演竞赛活动。各单项体育协会、行业体育协会、健身俱乐部、老年人体育协会等体育社会组织根据组织自身特点,经常性组织开展各具特色、小型多样的健身表演竞赛活动。以足球运动为抓手,开展乡镇(街)足球联赛、草根足球联赛、推动社会足球的发展。继续参与 “球王杯”“五四杯”等品牌足球赛事,继续举办一年一度的“县长杯”、“校长杯”足球赛,通过比赛推动我县足球运动水平的发展。结合全民健身日、南粤幸福活动周等健身活动专题节日和春节、端午、重阳等传统节日,广泛开展市民喜爱,参与度高的全民健身系列活动。大力开展游泳、田径、乒乓球、羽毛球、足球、篮球、排球、网球等竞技性强、普及面广的体育运动项目,广泛组织健身操(舞)、传统武术、健身气功、太极拳(剑、扇)、骑行、跳绳、门球、棋类、拔河等群众喜闻乐见、简单易行的健身活动,并形成品牌健身活动、大众健身普及活动、赛事活动互为补充的多元全民健身活动格局。

3、建立健全体育社会组织体系,激发释放体育社会组织活力。健全单项体育协会,力争做到凡市民喜爱的健身项目均可成立单项协会。积极筹备成立各镇足球协会,成立我县广场舞协会、健美操协会、游泳协会、登山协会等协会组织。逐步完善县、镇(街道)、行政村(社区)三级全民健身公共服务组织体系。支持体育领域的“一业多会”,按照“政社分开、权责明确、依法自治”方针积极推进体育社会组织建设,把“办体育”的职能转移给体育社会组织,充分发挥体育社会组织在提供全民健身公共服务的作用,激活、释放体育社会组织活力,积极推进体育社会组织规范化、实体化进程。到2020年,县级体育协会达到20个。县社会体育指导员协会应加强对全县群众体育活动的开展起指导作用,每个晨晚练点配备2名以上社会体育指导员,实现镇(街道)级社会体育指导员服务站全覆盖。全民健身指导和志愿服务队伍进一步壮大,逐步培育出一批指导能力强、服务水平高、等级结构合理的社会体育指导员队伍。优选社会体育骨干和积极分子进行专项化健身技能培训,提高专业水平和服务质量,不断吸收社会体育指导骨干人员充实社会体育指导员队伍,为他们健身技能展示、传授搭建更广阔的舞台。加大对社会体育指导员的培训力度,优化我区社会体育指导员队伍等级结构,到“十三五”末,获得社会体育指导员技术等级证书的人数达到1800人以上。

4、全民健身服务业健康发展。城乡居民消费明显提高,健身消费成为城乡居民日常消费的内容之一。形成规范有序的体育健身休闲市场,体育建身、场馆服务、健身培训、健身用品等产业群初步形成,健身产业服务业质态进一步优化,健身产业引导激励机制不断健全,城乡居民体育消费规模和水平显著提高,体育健身服务从业人员有较大增加,培育和形成一批实力雄厚、技术力量强的体育健身服务企业和品牌。推广适宜青少年、老年人、残疾人健身的便于进入家庭的健身设备器材,健身产品和服务供给日趋丰富。力争建成1个省级体育旅游示范基地,打造一批档次较高的健身休闲场所,开发一批具有丰顺特色的健身项目和产品,健身服务从业人员水平不断提高,数量进一步增加,体育消费总规模达到1亿元。

5、加强公共体育设施建设 ,提升健身场地设施的可获得性。将公共体育健身设施建设纳入“十三五”建设规划和土地利用总体规划。丰顺体育馆建设必须在2020年前完工交付使用,县人民体育场改建工程力争早日动工建设。着力构建县城、乡镇、行政村三级群众身边的全民健身设施网络和城市15分钟健身圈,有条件的乡镇要继续推进灯光标准篮球场、中小型足球场、健身路径、乡村健身步道等建设,并向人口较多的自然村延伸。新建居住区、社区原则上按照室内人均建筑面积不少于0.1平方米或室外人均用地不少于0.3平方米标准配建全民健身设施的要求。大力推进学校体育场地设施向社会开放,积极创造条件,引导机关、企事业单位的体育场地设施向社会开放,提高公共体育设施使用效率。鼓励个人、企业单位兴建营利性健身俱乐部,满足市民较高层次的健身需求。

6、扎实推动少年体育发展,提高青少年身体素质。坚决贯彻落实《关于强化学校体育促进学生身心健康全面发展的意见》(国办发[2016]27号),加强学校体育教育,将提高青少年的体育素质和养成健康行为方式作为学校教育的重要内容,定期开展阳光体育系列活动和“走下网络、走出宿舍、走向操场”主题课外体育活动,以“天天锻炼、健康成长、终身受益”为目标,确保学生每天一小时校园体育锻炼时间。加强青少年俱乐部、体育传统学校和青少年户外体育活动园地的建设,搭建青少年体育后备人才训练网络,大力开展校园足球活动的开展,为我县的竟技体育培养优秀的后备人才。

7、健全老年人公共健身服务体系。积极扶持县、镇、村老年人体育协会,广泛开展适合老年人特点的太极拳、健身气功、门球、广场舞等运动项目,为我县这个“中国长寿之乡”增添活力。加强对老年人体质监测,结合体质健康水平提供运动处方,提高老年人的生活质量。城乡社区服务要兼顾老年人健身服务,公共体育设施要为老年人提供便利。定期举办各种展示会,培训班等活动,让老年人老有所依,老有所爱,老有所乐。

8、大力发展健身休闲产业,促进健身消费。充分发挥市场在资源分配中的决定性作用,把发展健身休闲产业、促进健身消费作为绿色经济崛起的动力加以培育。根据我县“一区一带”建设规划,在建设丰顺新区、“梅江韩江(丰顺)绿色健康文化旅游产业带”过程中,增加体育健身元素,丰富“一区一带”内涵。充分利用我县的山、水、绿道等自然资源及潮客文化、名人名居、名镇名寺、古村落、红色文化等人文资源,开展登山、徒步、自行车、攀岩、漂流、汽车露营等运动项目。打造自身品牌赛事,继续办好一年一度的山地自行车、公路自行车比赛,积极申办山地徒步、漂流等高端体育赛事,经常举办深受广大人民喜爱的、参与度较高的、不同层次的、不同类型的群众体育赛事。鼓励社会资本投资体育竞赛市场,大力培养赛事经营管理人才,提高赛事动作专业化水平,发展赛事经济。

四、保障措施

1、 加强组织保障。通过强化政府主导、部门协同、全社会共同参与的全民健身组织架构,推动各项工作顺利开展。政府要按照科学统筹、合理布局的原则,做好宏观管理、政策制定、资源整合分配、工作监督评估和协调跨部门联动;各有关部门要将全民健身工作与现有政策、目标、任务相对接,按照职责分工制定工作规划、落实工作任务;社会组织可在日常体育健身活动的引导、培训、组织和体育赛事活动的承办等方面发挥作用,积极参与全民健身公共服务体系建设。以健康为主题,整合宣传、卫生计生、文化、教育、民政、养老、残联、旅游等部门相关工作,在街道、乡镇层面探索建设健康促进服务中心,推动建立健全全民健身工作领导协调机制,统筹协调全民健身事业的发展。

2、落实经费投入。要建立全民健身领导小组,加强对全民健身工作的领导,将发展全民健身工作纳入经济和社会发展规划,纳入每年的政府工作报告,纳入每年的公共财政预算,并随着国民经济的发展逐步增加对全民健身的投入。体育彩票公益金要根据国家有关规定用于全民健身事业。各部门、各系统和各单位也要加大对推行全民健身公共服务体系建设的资金投入,解决全民健身公共服务体系建设的实际困难。鼓励社会力量投资建设体育场地设施,支持群众健身消费。依据政府购买服务总体要求和有关规定,制定政府购买全民健身公共服务的目录、办法及实施细则,加大对基层健身组织和健身赛事活动等的购买比重。保障全民健身公共服务体系建设的顺利实施。

3、加快全民健身事业社会化进程,鼓励社会兴办全民健身事业。积极推动基层和民间体育社团的发展,积极培育体育中介机构、非盈利组织、志愿者团体和各类体育企业发展全民健身事业,加快全民健身事业的社会化进程。充分调动全社会兴办全民健身事业的积极性,拓宽社会资源进入全民健身事业的途径,多渠道增加全民健身投入。贯彻落实相关税收优惠政策,完善财政、金融和土地等优惠政策,鼓励和引导社会力量捐赠、出资兴办全民健身事业。

五、组织实施

1、精心组织实施。县人民政府要高度重视,建立完善实施全民健身实施计划的组织领导协调机制,把全民健身公共服务体系建设纳入本级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总体规划以及基本公共服务发展规划,纳入政府民生实事推进和考核,确保全民健身国家战略的深入推进实施。县体育行政部门负责本地区计划的组织实施,并会同有关部门和组织制定本地区具体实施方案,明确部门职责,分解目标任务,细化工作分工,确保实施计划落到实处。

2、加强评估检查。体育主管部门应当在本级政府任期届满时,会同有关部门对全民健身计划和全民健身实施计划的实施情况进行评估,并将评估结果向本级人民政府报告。并对全民健身事业作出突出贡献的单位和个人进行表彰奖励。


打印本页 关闭窗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