丰顺县关工委十年培训帮扶创业青年千名结硕果,年收入20万元以上有160多户
为农村青年送上一把创业致富“金钥匙”
为培养造就一批“想创业、敢创业、会创业”的新型农民和农村创业带头人,2003年以来,丰顺县关工委先后组织1115名农村青年参加了省、市、县关工委联合举办的“农村青年创业培训班”,涌现一大批农村脱贫致富的生力军和带头人,2012年年收入20万元以上的达160多户。
组织培训,为农村青年送上致富“金钥匙”
丰顺县关工委负责人说:“在农村,虽有很多青年外出务工,但还有相当一部分青年在升学无望、创业无门、种养无技术、无资金、外出经商失败或家庭原因等因素留在农村。”该县关工委发挥关心青少年的作用,组织农村青年参加农技知识培训,这无疑是一场“及时雨”。通过创业培训,使更多的农村青年创业致富,从一定程度上缩小了城市与农村之间的从业就业和贫富差距。
该县关工委注重引导农村青年在创业中注入新思维,闯出新路子,突出“人无我有、人有我优、人优我先”,采取多种方式,扶持农村青年创业上规模、上档次,帮助有一定发展规模的学员打造特色品牌。通过培训帮扶,学员发展的“台湾青枣”、“高华山红肉蜜柚”、“养猪专业村”、“马图红军茶”、“马山绿茶”、“高山油茶”、“高山番薯”、无公害生态香米、“畲族高山茶”、“顺兴龙溪名茶”等,已形成具有一定知名度和社会影响力的特色品牌。
倾注热血,做农村青年创业“贴心人”
2005年4月,丰顺县关工委主任胡云流带着病痛赶到100公里外的市林科所苗圃场,与林科所工人一起将优质茶苗搬上车,又颠簸近
笔者从该县关工委了解到,学员彭永其承包200亩荒山种植青榄、龙眼、柑橙等,经过几年的努力眼看成功在望,但一场无情的霜冻把大片果树冻死,其妻子也产生放弃经营的念头。胡云流多次到他果场指导,鼓励他们夫妇树立信心,帮他做好规划,并将市委免费拨给的高产油茶送到他家。目前,彭永其已经发展油茶50多亩,金银花10亩,养猪30多头,养鸡1000多只,已重新走上了致富的道路。学员黄祖添,原来做过生意,跑过运输,但均遭到失败。胡云流找他座谈,动员他参加2003年度“农村青年创业培训班”,使他重新树立信心,他借助县委、县政府引进温氏养鸡项目的机遇,筹集资金发展养鸡,成为全县第一家温氏养鸡户,2007、2008年收入均达15万元,2009年至今年可创收入40多万元。
“农村青年与其在等待政府安排就业,不如自己创业。”学员吴仁和在座谈中深有体会地说。学员郑君贤在参加学习前,仅养母猪2头,鱼塘二口10多亩。在学习期间,他向胡云流谈到自己的家庭作坊式养殖效益低,胡云流在培训班结束后,赶到远在60多公里的留隍镇葛布村,与其一起商讨发展计划,让他因地制宜建立体养殖场,建猪舍6栋
艰苦创业,青年学员结成累累硕果
“在组织培训的1115名农村创业青年中,除少部分外出打工、入伍、上学、被选为镇村干部等外,90%以上的学员均能扎根农村,凭勤劳的双手艰苦创业致富,取得累累硕果。”胡云流说。据不完全统计,在学员中创业成效显著的有620多户,其中年总收入300-500万元以上的有5户,100-300万元的有15户,50-100万元的有28户,20-50万元的有110多户,10-20万元的有210多户,5-10万元的250多户。
“这些学员在创业中,发展项目比较突出的有养鸡、养猪、养鱼、养蜂、种茶和茶叶加工、种名特优果树、发展油茶、养鸭、养牛、办企业等10大类型。”该县关工委负责人告诉笔者,学员中被吸收为党员的有38人,被选任为镇村干部的有45人,许多学员成为农村脱贫致富的生力军和带头人。学员张细清的创业事迹,在2010年中国关工委举办的“全国关心下一代工作二十年回顾展”中以图片方式展出,2011年被省、市妇联评为“三八红旗手”,2012年荣获“全国城乡妇女岗位建功先进个人”称号,并当选为“广东省关工委农村创业青年联谊会”常务理事。学员陈礼辉的“富民蜂蜜专业合作社”蜂场,2008年被评定为“广东省蜜蜂抗逆增长技术体系示范蜂场”,2012年被中国农业部、财政部评定为“现代农业产业技术示范基地”。学员高永炎、杨德庆的创业事迹,分别在《南粤改革先锋》、《率先发展的广东》书中刊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