清明节是中华民族缅怀先人、祭奠逝者的传统节日。一边是节节攀升的墓地价格,另一边是经济实惠的绿色生态葬。以何种方式安葬逝去的故人,自然也成为清明节前后人们讨论的焦点话题。
据了解,生态葬是指人的遗体火化后,通过“草坪葬”、“海葬”,“树葬”等不占地或少占地的方式处理骨灰,具有环保、节能和成本低等特点,是属于一种节约环保的葬礼。近年来,我县积极探索推进树葬等绿色环保、生态节地、文明节俭的安葬方式,对选择生态葬的市民给予补助。
【相关单位负责人:我县对采取树葬、草坪葬、花坛葬等生态节地葬法,安葬骨灰的给予500元一次性费用奖励补贴 对采取骨灰散撒葬式的 或骨灰集中深埋的给予丧户1000元一次性经济奖励】
采用生态葬方式相比传统墓地葬的土地利用率要提高好几倍,也是对祭祀内涵认识的升华,是让“清明节”变得实实在在的“清明”。
【相关单位负责人:我县于2016年在火葬场建设有了约2000平方的树葬区 目前县民政局已经举办两届树葬活动 共安葬了10名逝者】
【市民1:我觉得种树好 我就和我儿子说 等我老了 帮我种一棵树就可以了 以后想去拜的时候 就拜那棵树就行了】
【市民2:我认为比较好 不占用很多地方 比较节约 环保】
【市民3:这种方式比较环保一点】
据了解,由于根深蒂固的传统观念,仍有不少市民认为“入土为安”才是对逝者最崇高的尊敬。
【市民:我是比较传统的人 还是喜欢做坟墓的那种 可以纪念一下祖先】
相关部门表示,生态葬不仅是对子孙后代的发展和延续留有更大的“空间”,也是让生命回归自然、对生命的最大尊重。希望越来越多的市民能树立绿色殡葬理念,推行节地葬法。
记者:优芬 锦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