丰顺县潭江镇风坪行政村是梅州市唯一的少数民族地区,全村900多人(其中畲族586人)。因为风坪村四周乡村都是汉民族的聚居地,所以畲族的语言、衣着和生活习惯都已经逐渐汉化,除了畲族村民在家里用畲语交流外,表面上已经看不出畲族的特色。为了抢救和继承畲族的优秀文化遗产,传承和发扬畲族文化特色,凤坪小学开展了一系列“民族特色进校园”活动。
一、畲族语言进校园
由于畲族没有文字,只有口语世代相传,如今的畲族青少年,虽然在家中仍使用畲语,但是随着改革开放的不断深入,年轻一代同汉族青年的交往日渐频繁,凤坪畲族的人口又较少,所以畲族语言也逐渐被汉化。为了抢救和传承畲族历史文化遗产,凤坪小学开展畲族语言进校园活动。学校开展双语教学(畲语和汉语),组织本土畲族教师在用汉语教学的同时,用畲语上课和课间交流,并用畲语教学生朗读课文。此举促进了学生母语思维与汉语思维相互贯通,增强了学生的理解力、记忆力和分析力,激发了学习兴趣。
二、畲族歌舞进校园
为传承和发扬畲族歌舞特色文化,学校开展了畲族歌舞进校园活动。在丰顺县文化馆的大力支持下,凤坪小学组织本土教师进行畲族舞蹈培训学习,然后再将地道的畲族歌舞推广进校园。孩子们身穿民族服装,伴随着动听的音乐,唱着畲族歌曲翩翩起舞。活动中,孩子们发挥了能歌善舞的特长,更亲切地感受到畲族歌舞的优美。
三、民族风情进校园
为了让学生更好地了解畲族的历史和发展历程,学校开辟了宣传专栏,介绍家乡风景名胜、人文历史、民族风情、特色饮食等。
美术课上,老师着重把畲族的特色古民居建筑、特色服饰图案、家乡美景等引入课堂,让学生从自己的身边的事物中发现美、感受美,组织学生开展以“爱我家乡”为主题的画展和手抄报比赛。学生们通过这些形式多样的活动,增进了对本民族的了解和认同。
四、茶艺进校园
凤坪畲族行政村海拔 765 米以上,山高土沃泉清冽,种植高山茶历史悠久,远近闻名,是这里的传统产业。新中国成立以来,特别是改革开放后,该村在党和政府的关怀下,在帮扶单位的精准扶持下,利用当地山高土沃的资源优势,大力发展茶叶产业。如今,凤坪畲族同胞们通过种植茶叶,家家致富,户户建有新楼房。村容村貌焕然一新,人民的生活水平不断提高。为了从小培养孩子们热爱劳动、热爱生活的良好习惯,也让传统的茶叶产业后继有人,凤坪小学开展了茶艺进校园活动。你看,“小茶农”们手执茶具,煞有介事地展示自己的茶艺,俨然是一个老练的茶农。
“今后,我校将继续深入开展畲族特色文化进校园活动,激发师生对民族文化的认同感和民族自信,增强少数民族学生的自信心和自豪感,为进一步传承和弘扬民族优秀传统文化而努力。”凤坪小学校长吴月娥如是说。
看着眼前活泼的孩子们,看着眼前靓丽的校园,再环顾崭新的畲族新村,我们坚信:畲民的传统产业将后继有人,畲族的优秀文化一定能够发扬光大,畲族同胞的明天一定会更加美好!
文:廖金城 图:吴月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