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当前所在位置: 首页 > 丰顺资讯 > 部门信息

我县2009、2010年县级党政领导干部基础教育工作实绩接受梅州市考核组的考核

来源:本网   2011-05-12 09:38:29   点击:- 【 字体: 】  

5 9 11日,以梅州市政府副秘书长张运全为领队,市纪委常委郑安仪为组长,市监察局副局长刘锐清、市教育局副局长赖厚芳为副组长的梅州市党政领导干部基础教育工作实绩考核组一行十三人对丰顺县20092010年县级党政领导干部年基础教育工作实绩进行考核。考核工作通过听取县领导的基础教育工作责任考核自评报告,进行民意测评,召开有关人员座谈会,专访县主要领导、分管领导和有关职能部门领导,查阅有关资料,察看有关学校等形式进行。

5 月9 上午,在县会展中心召开了“20092010年丰顺县党政领导干部基础教育工作责任考核自评汇报会暨民意测评会。参加“20092010年丰顺县党政领导干部基础教育工作责任考核自评汇报会暨民意测评会”的有梅州市考核组全体成员,县五套班子有关领导,县考核领导小组成员,部分党代表、人大代表、政协委员,县有关单位职能部门领导,各镇党政主要领导,县教育局领导、各股室主要负责人,全县各中学、中心小学校长,幼儿园园长,教师代表,学生家长代表和社区代表等共150多人。与会同志观看了基础教育专题片。副县长刘超平致欢迎词。县委书记、县人大常委会主任姚森隆代表县委、县政府宣读了“20092010年丰顺县党政领导干部基础教育工作责任考核自评报告”。与会同志还对县党政领导干部履行基础教育职责进行了民意测评。会后,分别召开了县党代会党代表、县人大代表、县政协委员座谈会,县委县政府有关职能部门负责人及各镇党政主要领导座谈会,中小学校(园)长、教师代表、学生家长代表和社区代表座谈会等三个座谈会。考核组组长、副组长和考核指标组长还分别专访了县委书记、县长、主管教育的副县长和有关职能部门领导。在以后的两天时间里,考核组还详细查阅了有关资料、账册。分别察看了有关学校。

据悉,20095月,梅州市党政领导干部基础教育工作责任考核组对该县党政领导干部履行基础教育工作责任进行了考核。考核组在肯定成绩的同时,指出了存在的问题,提出了后续发展意见。对此,县委、县政府高度重视,结合本地实际情况,研究并制订了整改方案,落实整改措施,取得了明显的成效。在推进学校均衡建设,促进教育均衡发展方面两年来,该县认真贯彻落实省关于推进广东省义务教育均衡发展的实施意见,科学规划,统筹城乡教育发展,并坚持教育投入向农村地区、革命老区、薄弱学校倾斜,制定并实施了《丰顺县中小学校布局调整方案》、《推进基本公共教育服务均等化工作方案》,大力实施中小学布局调整、农村中小学校生活设施改造、中小学“新装备”、 义务教育规范化学校建设、创建广东省教育强县等系列工程建设。通过多方努力,农村中小学校和县城薄弱学校的办学条件得到显著的改善,缩小了县域内校际办学条件的差距。加大农村中小学校舍建设力度,多渠道投入资金1.19亿多元,迁址新建了黄金中学、八乡山中学、留隍中心小学3所农村中小学校,扩建14所农村中小学和4所县城中小学及职业中学。通过加大校舍建设力度,既缩小了北部山区学校与县城学校办学条件差距,又解决了高中学位不足问题。大力实施中小学布局调整,积极推进义务教育规范化学校建设。至目前,共撤并(消)初级中学5所,完全小学64所,撤并(消)教学点143个;近两年共进行了12所小学,7所中学的布局调整。2009年以来,已申报市级验收确认的有20所。通过布局调整,进一步优化了我县中小学资源配置,为创建教育强县提供了保障,2010年我县汤坑、小胜两镇的教育强镇通过了省的验收。两年来,全县共投入资金520.35万元,装备了中学理化生实验室及小学科学实验室共65间,电脑室22间,多媒体电教室18间,电教平台37间,校园网15个,其他功能室163间;添置科学演示仪器32套;添置中小学纸质图书27.6万册,电子图书18万册,教学仪器设备一批,全县教学现代化水平进一步得到提升。通过实施系列建设工程,农村学校和县城薄弱学校建设得到加强,校际办学条件距离逐步缩小,加快了全县义务教育均衡发展步伐。在普及高中阶段教育方面,该县已于2010年实现普高目标。该县把“普高”工作列入重要议事日程,制定实施了《丰顺县普及高中阶段教育发展规划》、《丰顺县2010年加快普及高中阶段教育实施方案》,保障了教育在县域经济社会发展中的优先地位。成立了县长任组长的县“普高”工作领导小组;县、镇两级政府以及县教育局与各中学、职中签订了“普高”工作责任书,实行“县领导挂镇、县教育局领导及各股室挂校、镇干部挂村挂校”的“普高”挂钩工作责任制。多渠道投入资金5366万元,新建、扩建高中阶段学校7所,新增校舍面积4.57m2、学位2196个。加快了县职中的扩建步伐。通过多形式宣传,营造良好的“普高”氛围;2009年,县委、县政府下拨专项资金100万元,用于“普高”招生工作;2010年又制订了“普高”招送生奖罚实施方案。县政府加强督导,镇、村、学校共同做好“防流保生”工作。2010年,该县高中阶段当年招送生10728人,比20088050人增加2678人,年均增长11%。县政府筹集资金600万元率先在全市实施学生免费就读职中、技校的优惠政策,资金按实招人数由县政府直接拨付给相关学校。同时,实施校企联动,“常年招生、随班随学”,切实办好“零学费入学”、“零距离上岗”的“双零”培养模式班,有效解决贫困家庭初中毕业生、往届生读上书、读好书、能就业问题。至2010年共有2054位学生进入“双零”培养模式班就读。落实中职学生国家助学金制度和困难学生生活补助制度,有关高(完)中建立奖教奖学基金,制订实施《丰顺县学子教育资助平台实施细则》。目前已形成县财政投入与社会各界鼎力相助的助学体系,确保贫困家庭学生进读后能顺利完成学业。至2010年,已资助贫困大学生712人,贫困高中生525人,资助金额721.9万元。2010年全县高中阶段教育学龄段户籍人口31356人,在校生人数为26936人,其中外送生11616人,毛入学率达85.9%,比2008年提高18.9个百分点。201010月顺利通过梅州市“普高”督导验收,实现了市委、市政府提出的提前一年“普高”目标。

与此同时,两年来,该县始终坚持以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导,认真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全面贯彻落实党和国家的教育方针政策,大力实施“科教兴县”和“人才强县”战略,以办人民满意教育为宗旨,把促进教育公平和推动各级各类教育事业协调发展作为根本出发点和落脚点,各类教育事业发展取得了可喜的成效。

一是党政领导高度重视,实施教育优先发展战略优先发展教育,提高全民整体素质,既是推进丰顺科学发展的必然选择,也是构建“民丰乡顺,幸福丰顺”的迫切需要。丰顺县委、县政府深知大办教育对推动丰顺经济社会快速发展的重要性,始终坚持“科教兴县”和“人才强县”的发展战略,坚持把教育发展纳入经济社会发展总体规划优先决策,把教育作为基础设施建设的重点领域、重点安排、优先发展。近两年来,先后制定了《中共丰顺县委、丰顺县人民政府关于创建广东省教育强县的决定》、《丰顺县创建广东省教育强县实施方案》、《丰顺县普及高中阶段教育发展规划》、《丰顺县2010年加快普及高中阶段教育实施方案》、《丰顺县中小学校舍安全工程改造方案》、《丰顺县学前教育三年行动计划(20112013年)》、《推进基本公共教育服务均等化工作方案》等教育专项发展规划。围绕教育优先,各部门制定了一系列配套的政策、制度。为落实教育责任,县委、县政府坚持把教育工作纳入重要议事日程,建立和健全了教育工作议事制度,两年来召开县政府常务会议10场次、县党政联席会议6场次,及时研究、决策或部署诸如推进义务教育均衡发展、各类教育协调发展、创建教育强县、校舍安全改造、落实教育经费投入、教师招聘、解决代课教师、实施中小学教师工资福利待遇“两相当”、扶贫助学等重大事项。每年高规格召开全县教育工作会议、庆祝教师节暨表彰大会。县党政主要领导、分管领导经常深入基层调研、现场办公,协调和指导解决教育改革和发展中碰到的困难和问题;高度重视中小学校园安全工作和中小学校舍安全工作,坚持以打造“平安校园”为目标,加强校园周边环境整治力度,净化了校园周边环境,消除了校园及周边安全隐患,建立健全教育安全预警机制,全县学校安全工作形势平稳,没有发生重大安全责任事故;每年教师节、春节或其他重大节日,县党政主要领导、分管领导亲自带队慰问教师。督促各级政府及职能部门履行教育工作的职责,做好发展辖区基础教育任务,促进教育事业健康发展。

二是加大教育事业投入,提高教育发展保障水平。

1、教育经费逐年增长。两年来,克服了财政上的困难,认真履行府发展教育的主体责任,全面落实和完善基础教育“以县为主”的管理体制,坚持逐步建立和完善教育投入稳定增长的长效机制,确保了教育经费的“两个提高”和“三个增长”:财政教育经费占生产总值的比例实现逐年提高。20082010年分别为24052万元、27890万元和33358万元,占生产总值比例分别为5.08%5.64%5.68%;预算内教育经费占财政总支出的比例实现逐年提高。20082010年预算内教育经费分别为22505万元、27890万元和32865万元,占财政总支出比例分别为28.08%28.59%28.91%;预算内教育拨款的增长高于财政经常性收入的增长。20082010年预算内教育拨款分别为19941万元、23626万元和28446万元,年度比增别为5.97%18.48%20.4%,高于财政经常性收入的0.93%11.44%19.5%的年度增长比例。中小学生均教育经费实现逐年增长。20082010年分别为1901.96元、2499.88元和2755.8元。中小学生均公用经费实现逐年增长。20082010年分别为498.11元、631.11元和717.46元。对上级财政安排的转移支付及各项教育专项经费,均按规定安排用于教育,严格实行公办中职学校生均综合定额为主的预算管理体制。

2、完善经费保障机制在加大教育经费投入的同时,县委、县政府建立健全了各项经费保障机制,确保资金落实到位。实行了免费义务教育经费保障机制。两年来,该县按省的有关要求全面实施免费义务教育,落实了“两免一补”政策,把免费义务教育经费列入县财政年度预算,按时足额拨付学校。2009年、2010年免费义务教育学生人数分别为79281人和73044人,免费金额分别为5646万元和5580万元,其中该县承担部分2572万元和2598万元全部落实到位。健全了义务教育阶段中小学公用经费保障机制,确保生均公用经费按要求纳入县级财政预算,并根据发展需要做到逐年提高。建立完善了农村义务教育阶段学校校舍维修改造长效机制。

3、加强教育经费管理。依法征足用好城市教育费附加,20092010年全县征收的城市教育费附加全部足额拨付用于教育发展,保证了用于发展职业教育的比例不低于30%。同时,确保按比例安排上级财政转移支付资金用于教育发展。此外,县级财政承担的免费义务教育资金、公用经费资金和校舍维修改造资金等全部落实到位,并按时拨付。经审计部门审计,区域内没有发生贪污、截留、克扣、挪用、挤占、抵顶各种教育资金现象。2009年,该县被省认定为“广东省教育收费规范县”。

三是加快教育改革步伐,推进基础教育发展

1、办学条件进一步改善。两年来,县委、县政府多渠道投入资金1.19亿多元(其中,省专项资金5911.4万元,县财政拨款1276万元,捐资4696万元),加大学校各项基础设施建设力度,使该县的中小学办学条件得到了全面改善。继续实施了“扩容促优”工程。丰顺中学教学及宿舍楼、黄金中学新校建设工程及东海、龙山、球山等中学扩建工程先后竣工交付使用;丰顺一中运动场和华侨中学扩建工程已完成规划、设计、立项。加快县职中的扩建步伐,在首期投入1200多万元的基础上,二期计划投入1050万元,使该校办学规模达5000人。实施了“中小学校舍安全改造工程”。两年来,该县结合中小学布局调整、规范化学校建设、教育“创强”、普及高中阶段教育等工作,积极实施中小学校舍安全工程改造。该县于20099月成立了以分管教育领导为组长的中小学校舍安全工程领导小组,抽调了有关干部和工程技术人员,组成多个校舍安全排查小组,逐一对全县中小学校进行彻底排查。根据排查鉴定结果,制订了《丰顺县中小学校舍安全工程改造方案(2009-2011年新建规划)》。至2010年底止,两年来共改造CD级危房面积5.67万平方米,完成新建校舍面积6.26万平方米。两年来,全县新建中小学校3所,扩建17所。学校布局调整工作效果明显,至目前,全县共撤并(消)中小学69所,近两年共进行19所中小学校布局调整,新增优质学位5700多个,基本消除了城乡中小学大班额现象。加大了农村中小学“新装备”建设力度。近两年来,共投入资金520.35万元用于中小学的信息技术装备,推进了该县教育信息化水平的进一步提升。全县各中学、中心小学均以宽带形式接入梅州教育城域网,实现了“校校通”,中小学四年级起开设了信息技术课,三年级起开设了英语课。全县中小学校面积、图书和常规教学仪器设备等基本达到部颁标准,学生生活设施基本符合要求,校舍、实验室等功能场室的装备、图书等基本符合建设部和教育部规定的标准。

2、各类教育协调发展县委、县政府十分重视各类教育事业健康、协调发展。学前教育得到了发展。充分利用中小学布局调整后富余的校舍资源,积极引导社会资金发展学前教育,学前教育得到迅猛发展。至2010年,全县有公办幼儿园2间,民办幼儿园36间,全县学前三年儿童毛入园率为82%。目前,该县按省、市通知精神,科学编制了《丰顺县学前教育三年行动计划(20112013年)》:到2013年,每个镇建1所公办中心幼儿园,大力发展村级幼儿园,全县小学消灭学前班,全县幼儿毛入园率达85%以上,学前一年入园率达100%。该县已把砂田、八乡山、潘田、汤坑、留隍、丰良六个镇中心幼儿园建设列入2011年的行动计划,并在2011年《政府工作报告》中作为丰顺县“十大民生工程”来实施。义务教育成果得到进一步巩固。认真贯彻落实《义务教育法》,全面落实免费义务教育政策,从2009年春季开始实现外来农民工子女享受与当地居民子女同等免费义务教育政策,“三残”儿童少年随班就读并优先享受生活费补助政策,建立了学生台账等各种有效的“防流控辍”措施,巩固和提高了义务教育成果,“普九”各率达到省定标准且逐年提高。普通高中办学水平得到了全面提升。大力实施“扩容促优”工程,打造普通高中教育品牌,实现整体规模扩张和质量提升。职业教育得到了加快发展。努力探索可行的办学模式,县职业技术学校与广东省粤东高级技工学校联合办学,设立了广东省粤东高级技工学校丰顺分校,使该县职业技术学校办学模式再次实现新跨越。同时,认真贯彻落实省关于实施职业技术教育战略性结构调整的决定精神,推进产业与劳动力“双转移”,切实解决了贫困家庭初中毕业生读上书、读好书、能就业的问题。目前,县职业技术学校在校生达3141人,每年毕业生就业率均达95%以上。

3、队伍建设明显加强。近几年来,该县积极实施“强师兴教工程”,教师队伍建设明显加强。两年来,按省定教师核编要求,向社会公开招聘了267名优秀大学毕业生加入教师队伍,充实了师资力量。其中,2010年从“211工程”师范院校中招录了30名本科师范类毕业生,从江西、湖南引进2名“名教师”,每人一次性给予10万元安家费补助。积极探索推行校长聘任制、年薪制、目标管理责任制,进行了面向全国公开招聘校长的尝试。通过人才引进和公开招考,组织教师参加学历提高培训,进一步优化师资队伍学历结构,提高教师队伍的整体素质。2010年全县小学、初中、高中专任教师学历达标率分别为99.7%、98%和78.3%。同时,近两年共组织34名县城中小学教师到山区学校交流任教。2008年起把中小学教师继续教育经费列入县财政预算专项。两年共支付教师继续教育经费160万元,组织高(完)中校长到北师大进行高级研修;选派中小学校长到珠三角地区知名中小学挂职实训;组织了中小学教师参加岗位培训、师德培训、新课程、教育技术能力及心理教育C证等各级各类专业培训。2010年,“为中华而教”丰顺站正式启动,建立名师工作室,由9名广东省名师工作室主持人和我县60名跟班学习的学科带头人,建立了师徒关系,开展对接帮教,不断提高了中小学教师的专业化水平。选派了53名中小学校长、幼儿园园长到华南师范大学进行了为期半个月的集中培训。通过培训,校长的教育理念得到不断更新,现代管理水平得到不断提高。依托市“百千万工程”,抓好教育专家、名教师、名校长的培养。全县共培养了市级教育专家1名、名教师1人、名校长3人。该县认真落实上级有关解决教师工资福利的政策和规定,想方设法提高教师福利待遇。在全面落实了教师的医疗、社保、住房公积金、教师岗位津贴、绩效工资以及与公务员相同标准每人每月增加300元生活补贴,实现了教师工资“两相当”的基础上,从 201111起,机关事业单位每人每月增加200元生活补贴,除县城外,再给基层教师根据不同地域发放了50110元的岗位津贴。2009年起给予外省籍教师每人每年1000元的车旅费补助,并从2010年起列入县财政预算。两年来,该县克服了财政上的困难,加大教育投入,切实解决了代课教师问题。该县原有代课教师203人,通过“代转公”考试,正式录用了56人转为公办教师。对剩下147名未能“转公”的代课教师,该县按省的有关文件精神于2010年底给予辞退,并一次性补偿办理了养老保险,解除了他们的后顾之忧,圆满解决了全县代课教师问题。

4助学体系不断完善建立健全贫困生助学制度,落实了中职学生国家助学金制度和困难学生生活补助制度。两年来,享受助学金和困难生活补助的学生分别有302人、692人,发放助学金额和困难生活补助金额分别为45.3万元、103.8万元。制订并实施了《丰顺县学子教育资助平台实施细则》。对就读高中阶段和大学阶段的贫困生给以资助。至2010年,已资助贫困大学生712人,贫困高中生525人,资助金额721.9万元,发放免学杂费就读职中、技校学生2348人,免费金额352.2万元。中小学校建立了教育助学基金。目前,该县已形成了县财政投入与社会各界鼎力相助的助学体系,实现了“不让一个学生因家庭贫困而失学”的目标。

5、教育质量显著提高近两年高考在面临市直重点学校扩招的形势下,依然取得优良成绩,主要体现在:该县考生的本科、专科入围率均连续保持在梅州市八县(市、区)的中上水平;高考各项成绩上线指标均创历史新高。2009年全县高考三A线以上人数达到1703人,比上一年增加344人;本科上线人数达871, 比上一年增加95, A线以上人数、本科上线人数均创历史新高。2010年,高考再创佳绩。 3A 线以上上线率比上一年增加1.2个百分点,本科上线率比上一年增加3.19个百分点。

考核组还分别察看了丰顺中学、县职业技术学校、县实验幼儿园、汤坑镇第一中心小学、汤坑镇侨思小学、八乡山中学、八乡中心小学等学校。考核组对该县基础教育所取得的成绩作了充分的肯定,对存在问题和今后工作提出了要求。


打印本页 关闭窗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