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亲友贵宾来,炒面线;婚嫁喜庆、老人祝寿、孩子满月等等“做好事”都要“炒面线”,就连新女婿第一次上丈母娘家“上门”和春节走亲戚也要带上面线……在丰顺县城汤坑周边地区,“面线”可以说是家喻户晓的美食,每逢宴请宾客,餐桌上总少不了上“炒面线”这道美味佳肴,它不仅制作工艺精湛,而且寓意深长,饱含着浓浓的乡土气息又富有潮汕风味特色,但凡尝过面线的人们都会被它独特的风味深深吸引。
丰顺面线是“手工拉面”,也是“手工咸拉面”,拥有三百多年的历史,最初于清朝年间流传到汤南镇,后来发展到丰顺县城周边的许多乡镇也有了手工面线作坊,尤以汤南镇最有代表性。据统计,目前,仅汤南镇就有手工面线作坊60 家,全镇每年可生产手工面线约165 万公斤,收入达325 万元。该镇隆烟村就有手工面线作坊38家,是个远近闻名的手工面线专业村,村里每年可生产手工面线约115万公斤,每年收入可达到215万多元。
制作手工面线是个精细活,家住汤南镇隆烟村年近50岁的手工面线师傅罗叔跟我们介绍说,制作手工面线要经过揉面、割面、搓面、上面杆、拉面、醒面等10多道程序,制作过程要充分运用“搓”、“揉”、“捏”、“挤”、“拉”等精湛手法。同时,还需要根据风级、湿度和光照来控制盐、油和日晒时间等。
手工面线可蒸可煮可炒还可“生吃”,配料多样,由于面线本身细而长寓意“长长久久”、“长命百岁”,寄托着人们对美好生活的向往,深受广大群众所喜爱。如今,手工面线已成为丰顺的一大特色美食。在县城石碑街,卖面线的商铺鳞次栉比,许多在外乡贤和华侨甚至游客离开丰顺时都会捎上一些手工面线作为 “手信”带回家。(卢胜文 徐珍珍 胡金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