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5年丰良镇预防学生溺水专项治理工作方案
为进一步做好我镇学生防溺水工作,预防学生发生溺水事故,结合我镇实际,特制定本工作方案。
一、指导思想
以坚持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深入贯彻落实习近平总书记关于安全工作的重要指示批示精神以及习近平总书记关于“各级党委和政府要为学校办学安全托底,解决学校后顾之忧,维护老师和学校应有的尊严,保护学生生命安全”等重要指示批示精神,坚持“预防为主,综合治理”的工作方针,在提高思想认识、压实层级责任、健全工作机制、完善共防共治体系、狠抓末端落实等方面持续深入发力,进一步提升各地各部门防范学生溺水安全管理水平,切实织牢防溺水“安全网”。
二、工作目标
按照“属地管理、分级负责”和“谁主管、谁负责”的原则,通过开展预防学生溺水专项治理工作,建立健全学生安全宣传、教育和保障体系,强化各职能部门工作联动,完善预防学生溺水工作制度,提高我镇校园安全管理水平,尽可能减少一般溺水事故发生,坚决避免较大以上溺水事故,逐步建立学生安全管理的长效机制。
三、工作步骤
常贯穿全年开展预防学生溺水专项治理工作,其中,每年3月至11月为学生防溺水特别防护期。主要分为3个阶段推进实施:
(一)动员部署阶段(1-3月)。开展防溺水“深调研”工作。组织各成员单位对所属的涉水隐患点的警示标志和救生设备再开展一次排查更新,建立台账清单。
(二)全面实施阶段(4-11月)。各成员单位根据工作方案,每季度召开一次工作协调会议,落实各项预防学生溺水事故的工作措施,开展形式多样的预防学生溺水的宣传教育工作,加快预防学生溺水事故的制度建设。
(三)总结提升阶段(12月)。各成员单位对开展专项治理工作进行总结、推广成功的做法和经验,形成长效工作机制,巩固治理成果。
四、工作任务
(一)加强部署谋划。各成员单位要结合本地本行业实际,迅速动员部署,精心组织,制定本辖区、本行业年度防溺水专项整治工作方案,排出时间表、制定路线图,逐项抓好贯彻落实,确保全镇学生防溺水专项治理工作顺利完成。
(二)加强宣传教育。各成员单位充分利用各种媒体、载体等开展防溺水安全教育。各级各类学校要将预防溺水纳入学生安全教育的重要内容,聚焦上下学、周末、节假日等关键节点,并结合不同季节特点,强化防学生溺水宣传教育,组织全体学生及家长观看学习防溺水宣传警示教育片,普及防溺水“六不准”“四个知道”安全知识,帮助学生养成安全行为习惯,提高自我防护能力;妇联、教育部门要协调推进覆盖城乡的家庭教育指导服务体系,建立健全家庭、学校、社会协同育人机制,定期推送安全提示信息,推动落实家长安全监护职责。宣传部门要指导和协调广播电视、报纸、网站等新闻媒体,做好有关青少年儿童安全的宣传报道工作,确保正确的舆论导向。镇团委、妇联等群团组织要充分发挥其基层组织和志愿者的作用,加强对青少年儿童的安全教育,对农村留守儿童及监护教育有困难的家庭,采取有效措施予以帮助。
(三)加强排查整改。各相关职能部门和村(社区)根据产权或者管理权限,发挥好河湖长制的巡查作用,以近5年来发生过溺水事件的水域为重点,全面系统排查辖区内所有河流、湖泊、水库、湿地、山塘、池塘、水渠、水井、蓄水池、积水坑、废弃矿井等易发溺水事件隐患点,综合研判,评估风险等级,建立工作台账,强化隐患排查整改,完善警示标志和防护设施,因地制宜配备必要救援器材,制定防溺水应急预案,提升应急救援能力。针对排查发现的危险水域逐一明确管理负责人、巡查责任人、巡查时间、巡查频次等,在周末、假期等重要时段加强巡查检查,及时做好劝阻、提醒等工作,同时鼓励有条件的地方在事故易发多发水域安装视频监控和警报系统,应用现代技术手段加强全天候监视防范。暑假前要开展一次水域安全隐患大排查大整改行动。
(四)加强巡查劝阻。派出所要将防学生溺水纳入巡查内容,组织发动治安联防队等群防群治力量加强对山塘、水库、江河、湖泊等事故易发场所的巡查。各村委会(社区)落实危险水域巡查值守工作,制定巡查制度,组建防溺水巡查小组。各村(社区)要发动志愿者群体等基层力量,根据当地学校正常上学、放学时间和节假日、寒暑假休学时间,制定巡查值守时间表,抓住防溺水“重点人群、重点水域、重点时段”三个关键环节,定期定时巡查,加强危险时段、危险水域、农忙季节、高温天气、主汛期等重点时段和敏感期的巡查工作,做到重要地点和重要时段有人巡、有人管、有人防。要坚持群众路线和社会共治,积极探索建立防溺水有奖举报制度,筑牢防范学生溺水的人民防线。
(五)加强关心关爱。结合本地实际,以农村中小学,特别是留守儿童、家庭关系异常等学生群体为重点,建立关爱保护机制,加强保护。民政部门要加强农村留守和困境儿童的关爱保护,积极组织儿童督导员、儿童主任等加强走访排查,对留守和困境儿童进行监护帮扶。镇团委、妇联等群团组织要发挥自身优势,协同做好农村留守、单亲等家庭监护缺失儿童的关爱服务工作。
(六)加强技能培训。要充分统筹整合利用社会各类资源,通过各种方式,加快学校和社会游泳场地设施建设,并充分挖掘和利用公共游泳场馆等现有社会游泳场地资源,鼓励通过政府购买服务等方式定时定点免费向学生开放。引导和鼓励村(社区)选择将安全便利的合适水域,改造成游泳场所,并配备专业安全员和救生设施设备,为学生安全游泳创造条件。
五、工作要求
(一)强化责任落实。各成员单位要进一步提高政治站位,充分认清学生防溺水工作的紧迫性、重要性和严峻性,压实属地管理责任、部门监管责任、学校主体责任、家长监护责任,建立健全防溺水防控体系,把防溺水各项工作措施抓紧抓细抓实,严密防范学生溺水事件发生。
(二)强化联防联控。各有关部门要强化协调配合,特别是涉及多部门、跨区域或跨行业的溺水安全隐患问题,要做到通力合作、齐抓共管、合力推进。镇中小学生防溺水安全工作领导小组成员单位要加强对行业内防溺水工作责任落实情况的监督指导,健全上下联动机制,不能简单下放监管职责,更不能“一放了之”。要建立健全“镇、社区、村委会、家长”和“教育局、学校、班主任、家长”双线预防溺水责任制,共同推动形成政府领导、部门协作、社会参与、家校联防的工作机制。
(三)强化宣传教育。通过召开村民大会、家长会、主题班会、专题讲座,印发宣传单、发送专题短信、走访留守儿童及外来务工人员子女家庭等措施,将防溺水教育覆盖到每一位学生和家庭,切实增强监护人的防溺水安全意识和监护责任意识。做到有教育计划、有教育记录、有学生反馈、有家长反馈。
(四)建立应急机制。发生学生溺水事件后,属地村(社区)及公安、应急、教育、水务、网信、宣传等部门要快速反应、及时处理,合力做好突发安全事件的应急处置,妥善快速处理好可能出现的舆情问题,尽可能的减轻社会负面影响。学校要做好各类突发安全事件中受影响学生和教师群体的应急心理援助,针对学生特点制定完善相关方案,有效开展心理抚慰、疏导和心理危机干预工作,防止次生风险和危机的出现。
(五)强化督导问责。县政府将有关单位落实防溺水工作情况纳入安全生产考核内容,并根据安全生产考核相关要求组织开展督查。加强本辖区工作落实情况的督查力度,确保辖区内防溺水工作顺利开展。对因思想不重视、工作不负责、治理不到位,导致学生溺水事故不降反升的或发生3人以上学生溺水事故的地区和单位,将按有关规定严格追究相关领导和责任人的责任。各成员单位要密切配合、相互支持、形成合力,认真落实各项工作,充分发挥领导小组的作用,形成高效运行的长效工作机制,确保责任到位、人员到位、措施到位、效果到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