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当前所在位置: 首页 > 政府信息公开目录 > 丰顺经济开发区管理委员会 > 工作动态

权威访谈|县委书记张志锋:争当建设苏区融湾振兴发展先行区主力军

来源:开发区   2023-01-19 10:45:26   点击:- 【 字体: 】  

  党的二十大闭幕后,丰顺县委先后召开县委常委会会议、全县传达贯彻大会、县委理论学习中心组学习会等,印发通知、总体工作方案和学习培训、专题调研、宣传宣讲三个配套工作方案,迅速掀起学习宣传贯彻党的二十大精神的热潮。争当建设赣闽粤原中央苏区对接融入粤港澳大湾区振兴发展先行区主力军,丰顺如何发力?南方日报记者专访了县委书记张志锋。

  图片

  南方日报:丰顺如何把思想和行动统一到党的二十大精神上来?

  张志锋:党的二十大是一次高举旗帜、凝聚力量、团结奋进的大会。党的二十大报告主题鲜明、思想深邃,清晰描绘了中国的发展蓝图,为丰顺发展提供了根本遵循、指明了前进方向。

  学习贯彻党的二十大精神,是当前和今后一个时期的首要政治任务和全部工作的重心。我们将团结带领全县广大党员干部群众以党的二十大精神为指引,在全面学习、全面把握、全面落实上下功夫,永葆“闯”的精神、“创”的劲头、“干”的作风,坚持守正创新、凝心聚力、踔厉奋发、勇毅前行,把学习贯彻的成效体现在推动丰顺高质量发展的新思路新举措上,让党的二十大精神在丰顺大地落地生根、结出丰硕果实。

  南方日报:丰顺在主动参与建设赣闽粤原中央苏区对接融入粤港澳大湾区振兴发展先行区中有哪些行动和计划?

  张志锋:突出先行区建设,跑出融湾“丰顺速度”。建设赣闽粤原中央苏区对接融入粤港澳大湾区振兴发展先行区是当前梅州最重大的发展机遇,也是丰顺最重大的发展机遇。丰顺地处梅州南大门,是原中央苏区县、中国温泉之城、中国电声之都,是客潮文化交融的地方,拥有对接潮汕揭、融入沿海经济带的独特优势,拥有良好的生态和产业基础,拥有众多热心支持家乡事业发展的乡贤,经济发展后劲足、潜力大。我们将发挥优势,用好“苏区+湾区”的叠加政策,举全县之力推进先行区建设。

  一是抓好政策对接,争取项目落户。落实好国家发改委、财政部联合印发的《支持梅州对接融入粤港澳大湾区加快振兴发展总体方案》,加强学习研究,积极谋划项目,主动加强与中央部委、省市部门对接,争取更多资金和项目落户丰顺。

  二是突出制造业当家,发展壮大实体经济。坚持发展第一要务,坚持项目为王、工业强县,高起点规划、高标准建设海珠(丰顺)产业园和国际声谷、万洋众创城、电子电声智慧产业聚集园“一园三平台”。把资源要素集中到“打粮食”项目上,以用户思维培育和支持智能制造、电子电声、绿色饲料、生物医药、钢铁等主导产业做大做强,加快推动年产值30亿元的立讯智造尽快达产满产,加快推动总投资70多亿元的19个新签约产业项目落地投产,依托今年成功申报的省级电声产业集群数字化转型试点,支持电声企业科技创新、聚能成势,打造现代产业集群。

  三是承接产业转移,壮大县域经济。瞄准省10个战略性支柱产业集群、10个战略性新兴产业集群和珠三角产业梯度转移项目,深入实施乡贤回乡投资兴业工程,加强以商引商、以链引商、以侨引商、联合招商,加快推动更多产业项目落户,助推县域经济提质增效。

  四是优化营商环境,激发市场活力。对标大湾区一流的营商环境和改革创新标准,深化“放管服”改革,扩大商事制度改革效应,实现市场规则与大湾区有序衔接。对标大湾区一流的要素保障能力,落细落实各项惠企政策,推动更多资源要素向“打粮食”项目集中。对标大湾区智慧城市和“数字政府”改革建设标准,促进政府职能转变,优化办事程序,让数据多跑路、群众少跑腿,以一流营商环境护航高质量发展。

  五是突出特色化发展,全面推进乡村振兴。将抓住实施“百县千镇万村高质量发展工程”重大机遇,因地制宜发展“一镇一业”支柱产业,加快推进特色蔬菜产业园建设和茶叶产业园扩容提质,支持龙头企业发展壮大,扶优扶强高山茶、食用菌、青榄、红薯等现代农业,实现富民兴村;突出绿美丰顺引领,绿化美化人居环境,推动乡村全域美丽、全面振兴。

  南方日报:着力解决好人民群众“急难愁盼”问题,丰顺如何让现代化建设成果更多更公平惠及全县人民,不断实现人民对美好生活的向往?

  张志锋:坚持以人民为中心,不断增进民生福祉。我们将谋划实施一批总投资20多亿元的民生实事项目,包括县城老旧小区改造、榕江北河水环境综合治理、水美乡村全国试点等;加快推进投资超28亿元的交通公路建设,不断提升广大群众的获得感幸福感安全感。

  坚持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思想,丰顺将采取更多惠民生、暖民心的举措,着力解决好人民群众“急难愁盼”问题。强化就业优先政策,大力推进“粤菜师傅”“广东技工”“南粤家政”三项工程和新型职业农民培养,扩大就业容量、提升就业质量。加快建设广东教育研究院教育现代化实验区,落实教育强县十条措施,优化调整教育资源布局,加快推进嘉应学院紫琳学院的建成启用,抓好汤南实验小学等一批新建工程建设,努力办好人民满意教育。加快建设省卫生强县,推动县人民医院创建三甲医院,统筹抓好县级医院规范管理,提升乡镇卫生院基本医疗服务能力。做好新阶段疫情防控工作,守护好人民群众生命安全和身体健康。深入实施全民参保计划,稳步提升社会保障能力。统筹发展和安全,做好信访维稳和矛盾纠纷排查化解工作,推动扫黑除恶常态化,建设更高水平的平安丰顺、法治丰顺。

  一线实践

  以实体经济为本 坚持制造业当家

  2022年8月29日上午,丰顺立讯智造年产值30亿元项目正式投产。

  “项目共分两期建设,当前投产的为一期项目,主要生产汽车线束、汽车摄像模组、消费电子等。预计可实现产值8亿元,达产后预计可实现年产值30亿元、年税收1亿元以上,并提供就业岗位2500个。”看着又一个项目落户丰顺,立讯精密工业股份有限公司副董事长王来胜当起了丰顺的招商引资推广员,“欢迎更多企业家前来梅州,投资丰顺。”

  走进丰顺立讯智造的生产车间,忙碌有序的生产透露出发展的活力。“目前我们的员工基本都是来自本地,非常感谢丰顺县委、县政府的大力支持,帮助我们解决用工难题。”丰顺立讯智造相关负责人说。

  为企业用工纾难解困,丰顺县积极加强与市、县属职业院校的沟通联系,大力推动“校政企”合作取得实质性成效,促成我县与粤东技师学院梅州分校签订校地合作战略协议,开设“双十科技班”和“立讯智造班”2个企业冠名班,共招收112名学生。

  与此同时,我县还搭建起供需交流平台,2022年共组织开展线上和线下招聘活动46场,累计为立讯精密和双十科技两家重点企业解决用工需求1195人。

  狠抓发展第一要务,过去一年,按照“疫情要防住、经济要稳住、发展要安全”的重要要求,进一步强化忧患意识和责任担当,坚持把发展经济的着力点放在实体经济上,强化“发展思维”“产出思维”,把资源要素优先用到“打粮食”项目上,千方百计稳住经济基本盘,预计全年实现地区生产总值119.21亿元。

  加快传统产业转型升级,构建新兴产业发展布局,不断推动企业做强做大,丰顺逐步推动实现大企业“顶天立地”,支柱产业“上下联动”,专精特新“铺天盖地”。

  作为数字化转型升级的其中一环,鸿润电子是梅州市首家接入省工业互联网二级节点的公司。

  在该公司仓储车间内,管理人员用手机扫描智控平台扫库位的二维码后,手机上即可显示此库位所包含的产品库存信息,清晰地显示出产品的批次号、代号、工序名称、数量等信息。如今,通过数字化智控平台,能自动收集数据、找出问题,大大提高了工作效率。

  管理人员胡尤政介绍,公司正逐步实现由人工管理向自动化、信息化、智能化管理转变,对核心部件的原料仓储、工艺生产、设备运行甚至成品质量进行控制和追溯。

  目前,全县制造业数字化转型已完成18家,占规上企业数量26.5%。其中,电声企业数字化转型完成12家,占全县制造业数字化转型企业数量66.7%,占电声规上企业数量44.4%。

  围绕抓实发展平台,丰顺县坚持以经营城市的理念经营产业园区,加快完善园区基础设施和生活配套服务设施,加快标准厂房、实验楼、员工宿舍以及投资5亿元的商业综合体及人才公寓建设进度。

  狠抓发展第一要务、大力发展实体经济的工作部署,丰顺坚持把招商引资作为推进工业实体经济高质量发展的强劲动力,千方百计引进“打粮食”项目,持续优化营商环境,让企业引得进、留得住、发展好。

  一方面,丰顺县党政主要负责同志坚持把招商引资作为“一把手”工程抓好抓实,谋划组织招商活动、参与重点项目洽谈,带队前往深圳、广州、珠海、惠州、汕头等地,拜访对接重点企业、行业龙头企业,以及行业协会等,真心诚意邀请企业家来丰考察、共谋发展。

  另一方面,发挥好外出乡贤和在丰企业两种力量,深入实施乡贤回乡投资兴业工程,抓好以商招商、产业链招商,加快推进更多产业项目落户,发展壮大总部经济。

  2022年,丰顺全年完成招商引资签约并动工项目22个、计划投资79.85亿元,超额完成市下达任务。

  当前,丰顺正把先行区建设作为“一把手”工程,主动发挥优势,围绕与大湾区产业协作、交通互联、人文交融、规则衔接、资源共享、市场融合、生态共建等,集中资源要素助推先行区建设,牵引带动全县高质量发展。


打印本页 关闭窗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