省内方面,稻米和食用植物油价格平稳,玉米价格继续上涨。国内方面,河南、安徽先后启动最低收购价执行预案,小麦收购价格有所回升;玉米价格继续走强。国际方面,亚洲大米出口价格继续下跌;美国玉米、小麦、大豆期货价格均有所下跌。
一、稻米
(一)省内早稻收购陆续展开,收购价与上年基本持平。湛江、江门等地早稻开镰收割,早稻收购陆续展开。湛江市普通稻(价格最低品种)收购价133元/百斤;江门市价格最低品种收购价148元/百斤,价格最高品种193元/百斤,与上年基本持平。省内籼米批发均价4.91元(每公斤,下同),双周环比持平,同比下降1.80%;籼米零售均价6.34元,双周环比持平,同比下降1.40%。
(二)国内稻米市场购销平淡。主产区稻谷采购积极性不高,多消耗库存或按需收购;叠加最低收购价稻谷和地方储备稻谷拍卖放量,市场总体供应充足,需求疲软导致成交量有限。国内早籼稻收购价格2.70元,双周环比下降0.29%,同比下降4.32%;籼米(早)批发价3.79元,双周环比下降0.05%,同比下降0.68%。
(三)亚洲大米出口价格持续低迷。随着新季夏秋稻谷收获上市,越南大米出口价格跌至2021年9月以来最低。泰国、越南、巴基斯坦5%破碎率大米离岸价分别为406美元/吨、385美元/吨、392美元/吨,双周环比分别下降4.47%、0.28%和0.51%,同比分别下降32.67%、32.34%和32.99%。1—5月,我国进口稻米122万吨,同比增长90.0%。
二、小麦
(一)省内小麦和面粉价格保持稳定。小麦进厂价2.80元,双周环比上涨0.36%,同比下降6.02%;小麦粉批发价4.28元,双周环比持平;小麦粉零售价7.12元,双周环比上涨0.14%,同比下降0.56%。
(二)托市收购助推新季小麦价格企稳回升。主产区新季小麦地头粮销售高峰接近尾声,农户惜售情绪有所加重;河南、安徽先后启动小麦最低收购价执行预案积极托市;叠加小麦饲用替代优势明显,饲料企业采购意愿增强,主产区小麦收购价较上半月有所回升。主产区小麦批发价2.41元,双周环比上涨0.84%,同比下降1.79%。
(三)美国小麦期货价格下跌。国际谷物理事会发布最新月报显示,2025/26年度全球小麦产量预计为8.08亿吨,较上月预估量调高200万吨。多家机构调高俄罗斯、加拿大和欧盟小麦产量,全球小麦价格承压下跌。芝加哥商品交易所小麦价格双周环比下降3.80%。进口小麦深圳进厂价3160元/吨(加麦一号),双周环比持平。1—5月,我国进口小麦161万吨,同比下降83.0%。
三、玉米
(一)省内玉米价格继续上涨。6月末,广东港内贸玉米库存113.3万吨,外贸玉米库存0.3万吨,与去年同期基本持平。省内玉米进厂价2.48元,双周环比上涨1.64%,同比下降2.75%。
(二)产区玉米价格偏强运行。部分省份启动小麦托市收购,叠加玉米供需基本面偏紧,产区存粮主体普遍存在看涨预期,玉米现货价格保持偏强走势。产区玉米批发价2.30元,双周环比上涨0.79%,同比下降2.88%。
(三)美国玉米期货价格继续下跌。6月30日公布的美国农业部种植面积报告预计,2025年美国玉米种植面积9520.3万英亩,比上年增加461万英亩;巴西即将迎来二季玉米丰收。芝加哥商品交易所美国玉米价格双周环比下降4.00%。进口玉米到港完税价265.3美元/吨(广东港,7月船期),双周环比下降4.36%。1—5月,我国进口玉米63万吨,同比下降95.1%。
四、食用植物油及油料
(一)省内食用植物油价格基本平稳。花生油零售均价23.85元(每升,下同),双周环比上涨0.13%,同比下降1.57%;大豆油零售均价11.57元,双周环比持平,同比下降3.34%;豆粕出厂价2830元/吨,双周环比下降1.74%,同比下降12.38%。
(二)国内食用植物油价格有所下跌。国内油厂大豆库存充足,高开机率下豆油库存继续回升;菜籽油库存处于历史高位;棕榈油消费降至刚需水平,市场已经适应“低进口、低消费”格局,高价进口棕榈油意愿不强。叠加国际原油、国际植物油价格波动传导,国内食用植物油价格有所下降。菜籽油、大豆油、花生油、棕榈油、豆粕每吨价格(出厂价或交货价)分别为9801元、8210元、15000元、8556元、2900元,双周环比分别下降0.91%、0.58%、0.00%、2.70%、1.73%。
(三)美国大豆期货价格下跌。美国农业部发布季度库存报告显示,美国大豆库存总量为10.08亿蒲式耳,比去年同期增长3.9%;本报告期,美国中西部天气良好,大豆丰产在望,市场维持疲软态势。芝加哥商品交易所大豆价格双周环比下降2.54%。进口大豆到港完税价格516.4美元/吨(巴西大豆,8月船期),双周环比下降0.65%。1—5月,我国进口大豆3711万吨,同比下降14.6%;进口食用植物油249万吨,同比下降11.8%。